首    页 画家简介 2014 2013 2009 2008 2007 2006 

蒋焕余

    又名一善,号龙池山、阳羡布衣等,1963年3月8日生于江苏宜兴。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习画二十余年,多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画展中获奖,国内外报刊杂志多次介绍作品。有画集多部,电视专题片二部。历任宜兴徐悲鸿画院院长、中国美术研究院江苏分院副院长等职。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  省文化厅“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大展”优秀作品奖
●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纪念孔子全国书画展”
●  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004全国中国画展”
●  获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中青年提名展”优秀奖
●  获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国庆画展”铜奖
●  获中国书画报等单位评选的“2005年中国书画百杰”称号
●  获中国美协主办“2006年全国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地址:江苏省宜兴市宜兴日报社一楼东区    邮编:214200    电话:13921323311

苍  茫
——读蒋焕余山水画

徐  风

    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川草木;展开中国古代文人画之卷帙,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落日苍茫时分,千嶂长烟,斜阳寒鸦;古亭驿站风声鹤唳,天涯孤旅飞鸿过尽。那星星点点的笔墨里,分明有着文人的骨格气节与不羁豪情。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焕余先生近年仗笔跋涉,修行于传统文化之万峡千壑,寂寞坎坷路,乌衣日又斜。鹧鸪声里落日还暖,月华万里斗转星移。焕余先生长于斯,爱于斯,受风物之浸润,得天地之灵气。近年变法,意存笔先,心骛八极,神游华夏;集众山华彩,拜诸仙为师。一路罡风烈雨,江阔云低。览千古之兴亡,阅百年之悲欢;嵩华之秀,山水之神,均收眼底而一扫胸中勃郁;诗酒风流,凭高畅饮而为当今之殊也。
    纵观焕余先生之作品,但见山峦层叠,石纹繁复,草木茂盛,云雾飞泉,栈道高人,应有尽有。墨中气韵蓬勃灵动,笔如拗铁力可扛鼎。浑厚华滋而颇多苍茫气息。且以形写神,以色貌色;或寄寓江河日下国是人非之深沉感喟,或抒发英雄失路报国无门之恤悯悲哀。或描摹群山万壑清明晴霁之五色飞虹,或展现今古英豪马鸣风萧之茫茫高原。观其笔墨,听其心跳,谓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焕余先生春秋挥洒,经年磨练;丹青吐哺,种瓜得瓜。无论巨制宏卷、尺幅小品,笔底苍而不枯、苍而秀润、苍而细密、苍而老辣,渐成自家独特风貌。实为可喜可贺也。
    先贤有云:如金之重有其柔,如铁之重有其秀。愿焕余先生蓄养心智、抱朴守拙;上法古人、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愿。以真情至性收获真山真水;独辟蹊径,求变求新,永不懈怠而卓然成家。
    是为序。

2006年1月6日 
于龙背山麓·祈皓楼 

精神的山水

徐  风

    在焕余先生的扇面山水画里游走,不啻是一次酣畅的艺术体验。盈盈尺幅,或满篇春色,俱是生机;或秋临大限,却更显丰饶;人生逆旅,百代过客,在焕余先生笔下,皆是过眼烟云,不一而足。写意的山水,总是能够消解太多的世态炎凉。于是,在他诸多画卷中,总有一个揖仗而行的旅人,不避荒野大泽,迢递关山;栉风沐雨,终日行走。世人皆道其苦,却曰万般开心,精神无羁,乃可信马由缰;人生极乐,应在天涯,而非俗世之间。
    山水笔墨,传递精神。而画家的胸襟和气度是首要的。焕余先生的笔下,总是温情而湿润;他把自己的人文理念,人生态度都融进他的丹青里了,哪怕是萧杀的冬景,你也会觅得一片亮色,而在烂漫的春的山岗,我们却见不到应景的群芳,而只有嫩绿的消息。旷阔的天际,北燕南飞,那里有焕余先生的思绪,他一如那不倦的旅人,在精神的山水里日夜兼程。

2002年4月20日 观蛟阁 

(徐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文联主席、宜兴市作协主席)

心融瀚墨香  笔底山川秀
——蒋焕余先生山水画赏评

陈锡生

    逶迤的线条如行云流水,轻灵的笔墨重叠而层次分明:远山苍茫雄浑,近山黛色扑面,落叶有影,流水有声;孤舟横渡,簑翁独钓,亭榭孤寂,山鸠斜飞……整幅画面从上到下浑厚滋润,墨气横溢,文意盎然。焕余先生的山水画如此一下子深深地吸引了我。
    结识焕余先生是在一次朋友的小聚之中,在古城闹市的一座僻静雅致处。当门外飘进一位身材修长的身影时,友人介绍他便是蒋焕余先生。但见他长发遮耳,英姿勃发,面藏书卷气,一付习艺之态。得知他习艺已近30年,曾在一所学校教过书,眼下所获成果均从业余时取得,不由令我钦佩。席间他谈吐不俗,对做事对书画艺术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令我身受同感。以后,我应邀多次观摩他举办的个人画展及欣赏他馈赠的画册,每每欣赏他的新作,总感觉焕余先生的艺术之路愈走愈坚实,愈走愈自信,愈走愈放达。逐渐形成自己颇有特色的山水画风格。
    “苍浑青秀,落笔有韵”我以为是焕余先生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之一。他的山水画概而言之仍属传统范畴。他汲传统之精华,上至宋元明清下至当代画坛高手都悉心钻研,博采众长;因之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研习达到了一定的深度,特别是深受黄宾虹大师的艺术风格尤甚,笔法、用墨均深受大师影响。随着习艺渐深,他对山水的细腻描摹且融注自己的情感理解,勾勒点染师古而出新,见笔见墨随意而洒脱。布局繁茂中求疏密变化,苍茫雄浑中求滋润有韵。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是蒋焕余先生山水画的另一艺术特色。焕余先生山水画始终洋溢着浓郁的诗意。唐诗宋词是画家笔下常见的主题,尤其王维诗营造的意境令画家陶醉。江苏山水画重意境。作为苏南画家,焕余先生除了喜爱八大山水外,还深受江苏山水画风格的影响。亚明先生说江苏山水画****的特色是讲究“四意”,即:意念、意境、意法、意理。钱松岩的狙犷、豪放、重墨,亚明的遒劲、灵动、飘逸,宋文治的精细、流畅、意境等等,无疑都对焕余先生从艺的山水画创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行走在焕余先生的山川画卷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对苏南山水一种乡情般的眷念,对家乡土地的一种人文关怀。在他的笔底,一角山石,一叶扁舟或一株残柳无不蕴含其浓浓的情思。他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调一并融入他的水墨世界中,于空谷幽泉中令人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清新和远离尘嚣的淡泊宁静。最迥然不同的是,蒋焕余先生能在如此空灵写意的形式中表现出如此饱满的激情,展现出中国画那神秘而灵动的最高理想境界——气韵或者说意境。其实也就是笔墨形式对人们的某种情感的迸发。它有时是宁静的,有时是壮丽的,有时是喜庆的,而有时又是孤独的;喜怒哀乐,皆在其中。与山水画的空灵相比,写实更优于造形而短于造意。但在蒋焕余的山水画中,却散发出一种浓烈的家园秀美的意境,跳动着强烈的生命勃发的神韵。这是十分可贵的,也让人们看到初露大家的气象。
    作为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守望者,自然,蒋焕余先去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从稚嫩到老辣,从成熟到返朴归真,他皆在寻求自己独特的山水个性,努力开拓出作品的深远的意境。他目前的山水画作品偏爱熟悉的江南山水,灵秀有余,苍茫不足;构思精致,然大气有限。但他最近完成的几幅大作品,气势非凡,从一脉绢秀逐走向莽莽原野。他把接近原野的色彩同水墨协调起来,使画面的色彩与层次感交映生辉。天穹苍苍,云气浮动,大山坚凝,树林华滋,飞流卷浪,泥沙俱下;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节奏美,显示了苍茫的力量,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蒋焕余先生用厚实的传统手法,完成了风格多元化的渐变,显出了中国山水画的气势和深蕴,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山水画风格。

2008.11.18  夜于岳堤苑 

(陈锡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作协副主席)

闲画云山坐卧游

吴彦颐

    焕余先生是我的朋友,一个淡薄、随和、宁静、谦逊的画家。
    和他交往的时间并不长,每当眼神不经意间掠过他的画,我的内心里便有一种想接近山巔朝圣的冲动。或许因观看风物而得到画意,或许因描绘景物而创造意境。是的,他的画就是一根线,牵着我游山玩水,我悠哉游哉,且乐此不疲。
    焕余先生博雅好古,安然超逸,因有山水画之长,所以我美其名曰:蒋山水。
    焕余先生的画笔墨淡雅。深沉幽远。我喜欢那画里的民俗,民间的深情及庄重的个人气息。他的画有一种江南的细腻与柔美,有一种古朴的怀旧情结,有宜兴画家明显的单纯、自然和浪漫。
    焕余先生是一个善学者,一个含蓄的、稳健的、谦逊的江南文人。三十多年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一直走在山里,坐在浓雾之中,卧在白云深处,“游于艺”。哪怕是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寻求他生命的真谛。有时侯,他独自坐在山顶上,“一览众山小”。有时侯,他独坐在密林里,野花和青草缭绕在他的身旁,溪流在他的脚下轻轻唱过,而瀑布的水花时时溅过来,打湿他的头发和衣裳,激活他绘画的灵感和想象……
    山就是他的家,他的归宿。水就是他的母亲,是滋养他生命的本源。近看他笔下的山水,于峰峦之外,下至林木之间。描绘烟江远壑,桃溪苇村,晴岚绝涧,寒林幽谷,荆溪渔浦,而幽溪小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一老髯,一扁舟,独坐江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的画落笔则有烟涛雪浪,酒旗孤村,咫尺天涯,坡岸高下,人骑出没,披展图画便如登高望远,悠然与鱼鸟相往来。远观他的山水,非阴非晴,如处黄梅天晓雾之中,烟雨霏微,云霭迷蒙,颇有思致,使他人想象于隐约模糊之中,若隐若现,不能穷尽,让人如在深山幽谷,闻听鸟啼,不再有热衷名利而奔走于尘俗之中的状态了。
    焕余先生的画笔法越简洁,而气势越雄强。景物越稀少,而意味越悠长。他深造高古淡远的境界,有如诗中的陶渊明,琴中的贺若夷。他很乐意地反复回到作品本身,用诗的节奏传情,用词的格调达意。焕余先生就是甘于寂寞,甘于平淡,他胸怀气度,清静闲适,不时地将他的妙思发于笔端,表达自然,意趣自然。
    人求高格,画求高韵。老子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佛曰:无常,无我,无生灭。“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默默地走在焕余先生的山水里,我仿佛听到一阵鸟鸣,然后四周是太古般的寂静。于是,净手、焚香、静坐、听心、品茗,我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

20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