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专题:陈禄渊与新魏体寻踪 > 正文

【 2014年6月7日 】  关闭本窗口

蜀麓风流新魏体
——读《新魏体寻踪》

来源:2014年4月11日《宜兴日报》  作者:徐建亚

  宜兴有个书法家,曾居住在蜀山,自号蜀麓居士,他创立了一种汉字的新字体,叫新魏体,他就是陈禄渊先生。这些我最早是听书法爱好者史琳琳说的。直到后来看到吴俊达先生的文章,我不由得对陈先生肃然起敬。因为新魏体一度风行全国,早在“文革”期间就出版过字帖。但那时我并不知道这新魏体居然还是我们宜兴人创立的。2003年8月,吴俊达提议将陈禄渊先生的生平介绍放入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艺术名人馆”美术厅,简介是我写的。 

  遗憾的是,陈禄渊生前倒并不怎么出名,人们对陈老先生及其创立的新魏体了解和研究也不深。现在这一遗憾得到了弥补,应该感谢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出版了记述陈禄渊与新魏体的《新魏体寻踪》一书,宜兴书画网的周健人同志,他辛苦多年采访和搜集整理资料,编撰了该书。该书还得到了宜兴日报社等单位的支持。 

  翻开《新魏体寻踪》,令人无限感慨。陈禄渊先生早年在上海铁路局上海火车站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就以他所写的新字体在上海崭露头角,据说还惊动了陈毅市长。但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陈禄渊被流放西北,他拖家带口,生活的窘迫和磨难可想而知。辗转从西北回到上海,又从上海回到宜兴蜀山老家,也算叶落归根吧!为了全家的生活,他老人家那时真是什么都做,做小生意,拖板车,做苦力,到长桥头卖对联等等。那时他唯一坚持的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希望有一天他的新魏体能为社会服务,能被社会接受。 

  《新魏体寻踪》一书中,陈禄渊的儿子品寿说:“父亲一生都在写字,一生都在研究字。”看到这里,我很感动。我被陈老先生的精神感动,也被《新魏体寻踪》这本书感动。这本书没有就事论事,而是首先寻出了陈禄渊的人生足迹,同时也寻出了新魏体的来之不易。 

  《新魏体寻踪》一书,是第一本研究陈禄渊和新魏体的专著,不仅叙述新魏体的创立和由来,也是普及新魏体书法的一本字帖,广受欢迎。我看首先应该感谢上海书法界、印刷界对新魏体的肯定和推广。上海是新魏体的诞生地,陈禄渊先生还有学生在那里。第一套印刷用新魏体字模也诞生在上海。新魏体现在已经被社会所接受,并且和楷书、隶书、宋体、黑体等字体一道进入了电脑字库。新魏体雅俗共赏,被广泛使用着。陈禄渊先生如果泉下有知,可以感到欣慰了。过去在书法界或社会上对新魏体还有一些不同看法,百家争鸣是好事。可贵的是,本书的编者把这些不同意见也编入书中,以使我们更客观地理解这部书的社会和艺术价值,因为宜兴是书画之乡。

   (编者注:本文转载时第2段个别文字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