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专题:陈禄渊与新魏体寻踪 > 正文

【 2010年12月12日 】  关闭本窗口

汪精学:陈禄渊是新魏体书法大师
——忆陈禄渊先生

周载兼覆

汪精学

    汪精学,1952年生,宜兴张渚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宜兴市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宜兴市桃溪书画印章学会会长。

    汪精学出生于著名书法之乡张渚镇,是宜兴书法界较早成就书名的书法家。他至今仍常写新魏体,这在专业书家中已属少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他曾向陈禄渊学习新魏体,是陈禄渊在宜兴众多学生中写得最好的弟子之一。

    汪精学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首先感慨陈禄渊一生的坎坷。他说跟陈禄渊学字多年,陈禄渊从不提自己的过去和家庭,仅仅只说书法。那时的陈禄渊很消沉,他的一家经历了太多的不幸,穷困窘迫的境况一直没能改变,他已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尽管生活拮据,情绪低落,他仍保持着一种风度,白净的脸庞,高大的身材,一种文化人的气质、飘飘欲仙的神态,很有风采。

    汪精学认为,陈禄渊对魏碑书体进行了创新,是新魏体书法大师。陈禄渊自己也说过,以前同写这一路字的人不少,但都不如他,自己是写得最好的。不过陈禄渊对“新魏体”的称法并不认可,他称自己的书体是魏体、魏碑、或北魏。汪精学说,陈禄渊功力深厚,他的字很深奥,一般人,没有相当的基础,是领会不了、学不到的,所以宜兴跟陈禄渊学字的人很多,但真正写得好的人极少。

    陈禄渊新魏体的基础,汪精学归结为二:一是如陈禄渊自己所说,他初学是写欧阳询,新魏体间架结构紧凑,这是欧体特征;二是来自老魏碑中的方笔,如龙门二十品中的始平公、杨大眼等。按汪精学观点,书法可分两类,一类是阳春白雪的艺术书法,讲究技巧、气息、学养、风格、个性等,以欣赏为主;一类是通俗易懂的实用书法,实用为主,兼具欣赏。出生于上海的刘炳森、以及周慧珺、任政等,都属实用类书法。陈禄渊新魏体是实用书法,与当代魏书名家孙伯翔等那类阳春白雪的不同。

    汪精学说,陈禄渊虽然境遇不好,但他的书名很响,这方面的故事很多。

    据说“文革”开始时,派出所要陈禄渊每星期写份检查贴在街上,但贴上不久,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收藏,或当作字帖,为此陈禄渊总受到派出所诘问,后来便不再要求陈禄渊写了。

    七十年代陈禄渊在丁山陶副站看货看门,并专事书写,但陈禄渊的笔墨和字,三天两头就会被人偷走。汪精学说,陈禄渊只能用极普通的笔和纸,很少写宣纸,因此他的好作品,多为普通纸,写在宣纸上的反而不是很好,因为他不习惯、不适应。

    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总统当政,由于中美关系改善,里根家乡要办个公司,需要汉字的字牌。上海外贸部门派人找到丁山的均陶厂,均陶厂说:我们不但可以制作,我们还有人会写,就是曾经在你们上海赫赫有名的陈禄渊。来人大为惊讶:陈禄渊我们知道,怎么他还活着?怎么他在你们丁山?赶紧向上海的领导汇报,上海方面当即拍板:就要陈禄渊写!就在丁山制作!

    还听说有个北京的皮件公司,专门到丁山收集陈禄渊作品,一件作品、甚至一个字,可以换一双皮鞋。

    汪精学还说了这样一件趣事:八十年代,一次他到丁山的省陶瓷工业学校,陈禄渊在那里讲课,汪精学请陈禄渊写幅字。字写完毕,才知陈禄渊没带印章。汪精学略一寻思,看到校园里有堆青田石料,这是用于粉状后作为制陶用的釉料。汪精学从中挑了一块,随即研磨成二公分半见方,再找到一根铁钉,当即用铁钉刻成一方印章“陈禄渊印”。陈禄渊很惊奇,说:你不但会治印,还会用钉子刻印,我从来未见过!以后这方印章,陈禄渊一直在用,直至他去世。

    (文章内容,不代表已获得本网站确认,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