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专题:陈禄渊与新魏体寻踪 > 正文

【 2010年12月12日 】  关闭本窗口

韩其楼:我所了解的陈禄渊
——忆陈禄渊先生

周载兼覆

韩其楼

    韩其楼,1930年生,江苏宜兴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全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

    韩其楼,宜兴文化名人,紫砂壶研究专家,老新闻工作者。已年过八十的韩老,工于书法,擅写多种书体,其中新魏体一直是他的所好。这缘于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陈禄渊十多年的交往。为此我们去韩其楼寓所拜访。

    还在“文革”前,韩其楼曾从省委机关下放劳动在宜兴紫砂厂。在陶刻名家任小松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陈禄渊的字。写在色粉纸上,八开本,内容是毛主席诗词,应该为早期作品。“字写得很好,我很喜欢”,韩老回忆说。就此开始,他有了要一见陈禄渊的愿望。

    “文革”开始时,韩其楼在县文化馆工作,分管文物、书画,这样他便决定去蜀山拜访陈禄渊。后来调到军管会下的政工组,他仍经常去陈禄渊那里。之后与陈禄渊接触很多,既有本职工作的需要,也因喜欢书法,因书而友,一起谈书论道。陈禄渊曾以韩其楼的文章为内容书写中堂一幅相赠,至今为韩其楼珍藏。韩其楼写过老魏碑,从此也开始写新魏体,一直坚持至今。

    那时陈禄渊以卖猪血为生,家境艰难。大约在1969年或1970年,韩其楼为此向县委领导作了多次反映。当时县委书记是洪东昇,县委组织部长是周焕华。县委组织部决定,每月给陈禄渊生活困难补助15元,由丁蜀镇负责。“当时的15元相当于现在要有几十倍了,不至于只靠卖猪血维持生活了”,韩老说,这笔补助款一直延续到陈禄渊去世。

    陈禄渊晚年在宜兴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参加了中日书法交流活动。1972年中日建交后进行的中日书法交流,是一项文化外交活动,是国家的一件大事。陈禄渊参加这一活动,说明有关方面对他的肯定与重视。韩其楼当时参与了这项工作。那时宜兴属镇江地区。韩其楼记得由他送去镇江的陈禄渊作品是一副新魏体对联——毛主席诗词“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急”。镇江方面对陈禄渊作品评价很高,“喜欢得不得了”,韩其楼这样形容。以至镇江地委办公室主任王刚,特别派车到蜀山,接陈禄渊到镇江,住在宾馆写字,长达好几个月,镇江的许多领导都很喜欢他的字。回宜兴后,又被留在县招待所,写字长达两个月。

    韩老认为,“政府对陈禄渊还是相当照应、关心的”,无论是生活上对陈禄渊特别给予补助,还是艺术上将陈禄渊推荐出去,都没有因所谓的“政历”问题有所障碍。而陈禄渊的字如此受欢迎,正说明新魏体这一书法字体是受到社会广泛喜爱的。

    关于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对新魏体的看法,社会上有种种传说。韩其楼说,他与林散之熟识,确曾几次听到林散之说过新魏体是“艺术字”,但只是针对新魏体而说,并没有特别针对陈禄渊的作品。关于有人说写新魏体要剪去笔锋,韩其楼说并非如此,他就是用通常的毛笔书写,最好用长锋羊毫,书写时毛笔自然会偏,从而达到外方内圆的效果,不用刻意去添偏。而具体写法,各人可有不同。关于陈禄渊新魏体的来源,韩其楼认为陈禄渊应该写过张黑女等许多北碑,也应该受到民国初年清道人(李瑞清)的影响。清道人写魏碑很精彩,韩其楼也藏有他的书帖,非常喜欢。

    1979年,韩其楼调去宜兴报社,从事宜兴报的复刊工作。工作变动,此后与陈禄渊就不再有联系了。

    (文章内容,不代表已获得本网站确认,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