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15年10月16日 】  关闭本窗口


境 有 心 造 蕴 真 习 静
——品读陈伟的书法艺术

张六弢

  书法是一门心灵的艺术,一幅好的作品不但要感人,还要让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精神得以升华。这就要求书法家在掌握高度娴熟的技法基础上,修养高尚的品格和深广的内蕴。用常人不能忍受的磨炼,感悟自身真实的内心。“兼心养术”、“研阅穷照”,使书法作品在情理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线条、点画、笔墨奇妙藏真,韵味盎然。陈伟于“二王”、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用功颇勤,对黄道周、王铎等明清诸大家精品也常常心摩手追,他是十分重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的。他认为师法古人却不囿于既定之法,兼取古法为己所用,独造心境,蕴真习静。所以陈伟兄的书法,不属于龙飞凤舞,恣意激越的艺术观赏性很强的那一种,但他的作品却自然清新,书卷气极浓。

  陈伟老弟和我乃旧交,平时兄弟相聚也并不仅仅因为书法上的投缘,更多的是佩服他好学敏求的学习姿态。他在看任何艺术展览时都很认真,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端详审视着每一件作品,会提出很多问题以期交流,我在外面的很多书友同道因此也都成为他的挚友。记得陈伟还在城北小学工作的时候,他就告诉我,白天认真紧张的工作,晚上还要夜办公,写字的时间基本在中午或晚上九点以后。那时,他和几个青年教师同住在一个由半间教室隔开的简朴的宿舍里,练字的书桌就紧挨着床,是用两张不大的课桌拼成的,上面铺了一块大军毯,边上放满了各种字帖和毛边纸。此情此景,至今回想倍感清新,莘莘学子,眷眷之情一览无遗。多年来,埋头耕耘,潜心研究,从不懈怠。陈伟于书法之道,不求闻达,不问收获,以“虚静”之心境,让精神和意向蕴涵于笔墨之中,升华了生命的质量。确实,好的艺术也是表现人生、净化人性、提高人生境界的一种形式。 

  陈伟为人谦和,重友情,讲艺德。每有新作,必前往师友处虚心求教。在众多书体中,他独爱行草书,洗练的线条,清雅的气息,赏之如沐清风,如饮甘泉。偶尔,还会发现他的一些行草书作品是兴之所至,直抒胸臆,所以常常是挥毫点洒,奋笔立就。也许因此,便有那种云烟满纸从天落的笔墨气韵,那种无意为佳乃更佳的意趣,正所谓“涉笔成雅趣,逸笔草草也从容”。陈伟的书法之所以“逸笔清雅”,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的,是来源于传统,又能厚积薄发的逸笔从容。这和那些摒弃传统、荒率流俗、不注重文化修为、自以为是的所谓的“书法家”所不能类比的。

  陈伟在宜兴网阳羡书画板块的网名为“传统就好”, 这是他心境的表露和对艺术、对生活的感悟。他一直认为,不管是书法艺术也还是其他艺术门类,只有扎根、坚守传统经典,才能提高作品主体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才能有所创新,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多年来,陈伟不仅坚守传统,而且转益多师,他十分重视“字外功夫”的磨练。工作之余,他博览群书、爱打乒乓、研究紫砂、鉴赏红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此,陈伟触类旁通,追求艺术境界的互融。清人张问陶的诗里曾写道:“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字如其人、书如其情”,我们从陈伟的书法创作上已经非常清晰的看到了这种表达,也享受着他的每一件艺术品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凭着对书法艺术的挚爱、探索与追求,我坚信,陈伟在书法上定会有更大的突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恐怕就是陈伟兄一直要追求的境界。

                                 六弢于江苏省书法院

  (作者系江苏省书法院创作部主任)

——————————————————————————————

  陈伟,1968年生,江苏宜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行草委员会副主任,宜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宜兴市书法院副院长。作品五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举办的******书展,并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展赛中获一、二等奖,书法作品及文章发表于《中国书法》等专业报刊,作品被吉林省图书馆、无锡博物院等十多家文博单位及个人收藏。《书法艺术》、《江苏教育》杂志曾作专题介绍。

[ 来源:琰滨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