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文苑

【 2012年8月20日 】  关闭本窗口


    编者按 有一位美术史专家说:宜兴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就以油画来说,宜兴就出了徐悲鸿、吴冠中、吴大羽、徐明华四位大家,这四位大家都出在一个地方,却代表了中国油画的四种不同风格,四种不同方向,而且都处在最辉煌的至高点。徐悲鸿是写实主义,吴冠中是意象油画,吴大羽是抽象油画,徐明华是中国苏派油画最纯粹、最有代表性的画家。
    去年12月举办的“无锡百年油画展”,共有90位无锡地区的油画家100幅作品参展,其中有众多的宜兴籍油画家。现转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陶咏白所作此展的前言,文中宜兴籍油画家的姓名作特别标示。

无锡:中国油画史中的重镇

陶咏白

陶咏白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著名美术评论家

    无锡向来以其经济的腾飞,为世人瞩目。在重文化建设的当今,无锡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市美协为弘扬城市文化精神,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筹办了“经典·辉煌——无锡百年油画展”。邀请了90位油画家或出生于无锡,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无锡,甚而终老在无锡的画家,其中包括标彰在中国油画史上的徐悲鸿吴大羽、吕斯百、吴冠中徐明华等大师、大家,直至年轻的80后画家,汇聚他们的作品共同展现了百年来无锡的油画,让我们看到无锡在中国油画发展史的历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一、引进、改革

    “无锡百年油画”是个跨世纪的概念,是指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一时段。20世纪的中国,处在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刻,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变迁中,作为舶来品的油画,它就不免承载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能否在中国生存发展;另一方面,它又能否影响中国固有的传统绘画走出新路。

    令人惊奇的是无锡在这百年不同的时序中竟出现了两位影响中国美术发展的关键性人物——徐悲鸿吴冠中。他们两位都出生在无锡的宜兴,又同为留学法国的美术学子。只是徐悲鸿在世纪之初学成回国,引进了西方学院的写实主义绘画,并成为倡导以写实主义的理念改造中国传统绘画的领军人物,使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绘画适应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走上一条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 吴冠中早年曾就读国立杭州艺专,20世纪40年代留学法国,新中国成立时回国。虽然在“左”的文艺路线干预中历经磨难,但他经年默默地在中西艺术融合的道路上探索着,并在新时期用他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成为美术界艺术思想领域拨乱反正的先锋,引领着美术界走向艺术本体的自律发展,走向艺术多元发展格局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他的新艺术也赢得了国际声誉。

    他们在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不同时期,各领风骚,影响着中国绘画发展的百年历史。

    如果从艺术观念和艺术风格而言,早期因从师各异,艺术的价值取向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就读中央大学从师徐悲鸿的吕斯百、杨建侯、吴荣康、徐风等,以及就读苏州美专从师颜文樑的沙白、凌再型、杨亚典等,几乎都以写实绘画见长。而就读国立杭州艺专的画家,在校长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主张引导下,学校的艺术思想比较活跃,宜兴的吴大羽是杭州艺专的教授,与林风眠推导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其学生吴冠中丁天缺吴开诚闵叔骞蒋仁等在日后的绘画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二、继承、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林风眠、吴大羽为代表的“新派画”受到了批判和遏制,而徐悲鸿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油画与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念相结合成为引领中国油画发展几十年的主流。在50~60年代,我国派出了一批青年油画家赴前苏联留学,1955年中央美院请进了前苏联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教授来中国办了油画训练班。至此,中国油画的训练走上了正规学院的教学体制,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成为日后中国油画发展的中流砥柱。宜兴的徐明华,有幸留苏5年,求得了油画的真传,回到南京师范学院执教,他那捕捉鲜活的光色变化的能力,写生色彩的丰富生动,为世人赞赏不已,并培养出了许多出色的油画人才。1960年,浙江美院,请进了罗马尼亚油画家博巴教授,也办了个油画训练班,简称“罗训班”。博巴强调表现性的结构造型与马训班强调色调的素描造型有着不同的理念,也形成了南北之不同的艺术基础训练,江阴的徐君萱,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士,转业后就读于浙美的博巴罗训班。他用线条复笔勾勒、重结构的油画,在那个缺少个性艺术的时代显现了他个人的艺术特色。在我国油画艺术走上正规的训练之时,油画事业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这两位无锡籍油画家,从不同的基点出发,双向同轨为中国的油画增添着光彩。 

    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在中国油画史上属第二代油画家。

    三、曲折、奋进

    “文革”10年,老一代和正逢创作盛期的中年油画家,几乎都被迫歇笔,油画第三代“知青画家”,在上山下乡中边劳动,边画宣传画,看有限的画册中学习绘画。当10年噩梦消退,人们在痛定思痛中,寻找倾诉的出口。1979年,美术界的一套连环画《枫》横空出世,揭露了“文革”中血淋淋的事实真相,这对伤痛的反思,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从而引发了美术界一轮“伤痕美术”的大潮。而《枫》三位作者中之首的就是无锡籍的陈宜明。紧随其后,1981年,又是无锡籍尤劲东的一套连环画《人到中年》也隆重登场,此作揭示从“文革”噩梦中苏醒过来的医生,又在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中丧生的人生悲剧。让不少观众感动得唏嘘不已。作品真实地表现了普通人的心路历程,触及了如何对待知识分子的敏感问题。

    陈宜明、尤劲东,他们曾是黑龙江建设兵团插队劳动的兵团战士。“文革”结束之后,在拨乱反正的历史时刻,两位以艺术家对世事的敏锐和洞察力,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怀,真实地反映现实,冲破“伪现实主义”只唱颂歌的虚假创作理念,表现出了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知识分子的品格。

    四、 开放、多元

    陈宜明、尤劲东属于“知青一代”的画家,现已过60多岁了,他们跨过了坎坷,大都进入学院深造成为一方的油画骨干,而他们的学生那些60后、70后的中青年画家有的也已成为当今的一线画家,80后的年轻画家也在迅速成长。

    新时期的油画界,老中青(包括年已70、80岁以上的老画家),将近四代的油画家在开放的环境中,开拓着油画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此次展览,写实绘画依然是主流,而意象表现性油画也已成一股强劲的势头涌进画坛,形成了写实主义与意象表现绘画双向辉映的局面。

    1.写实绘画的多样性、多元性

    以形象描绘为主的绘画,称其为写实绘画。不仅因授业于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老师,又因各人的个性、学养等等的不同所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的特点;又因当代多种艺术观念的引入,突破了再现客观的记述性绘画,在写实的手法中掺入更多的主观性,或某种观念,或揉以书写表现的笔致,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新写实主义。

    各呈异彩的写实油画:沙白、唐秀菊、高振东他们曾授业于颜文樑的苏州美专,他们的静物瓶花,画面饱满而细腻;李亚新曾拜刘海粟、关良、钱松喦等为师,则写实兼装饰,色彩绚丽、姿意纵横;而曾授业于董希文先生的陈灿星,其作品《太行写生》有先生的遗风;周有武的《钟馗嫁妹》,人物造型均坚实厚重、色彩浓郁。又如王洋的《钱松喦像》,用钱老先生本人的画和太湖石作背景来衬托先生的人格精神;刘锋的《徐悲鸿》在淡雅的灰调子中透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军旅画家陈坚参展的《我是一个兵》、《毛泽东》,都是画“憩”中的人物,但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身份及人物所思考的问题都蕴涵在他的笔触和色彩中了。而龚东明的《南浔感怀》在本世纪内在简约清明的背景中衬托民国三位知识女性的智性、优雅的气质;高志弘的《高复班》色调的火辣渲染着紧逼气氛;刘鸿兴的《春雨》表现一代新人的成长;毛建华、陶建荣、陆敏的作品中的人物,反映了当今建设者的雄姿。

    身处胶东的曹新武,绘画中散发着鲁地乡土的芬芳;客居青海的程水生画面中则充满着青藏高原的阳光;李亮之的《绿色家园》传递了天山脚下维族妇女儿童的幸福笑声。他们的绘画可以归为乡土写实绘画……

    在风景画中画家更是手法多样,表达自由。唐满生的《荣氏面粉厂》是幅历史风景,沉郁的铁灰色调,充满了追念的情怀。军人画家邓华的《列阵太平洋》则显现当今海军的威武和实力。张崇政的《微风》带有装饰色彩的风景,显得太湖分外兴隆而富有活力。以上作品的价值取向,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来描绘对象,可称为现实主义的绘画。 

    写实油画的变异——新写实主义:新时期以来新写实主义日益兴盛,冠以“新”,即与以往学院式的严谨的写实所不同,用写实的手法,并非摹仿“再现”,而是表明一种观念、或某种情趣。

    军旅画家陈坚,是位创作主题性油画的高手,得奖的专业户。他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巨幅油画,是写实作品,但也是观念性的油画,场景是虚设的,也是主观创造的。他用略为俯瞰的角度,又是远眺的视野,形成高耸宏大的空间,那一行行、一排排,座无虚席有序排列与后面簇拥的与会者,渐次推远,形成了宏大与纵深的空间,这给人造成何等巨大的心理冲出力。展览中有一些作品看似风景静物,但又有不一般的含义。梁元的《胜水桥》、王建荣的《立交桥》、王长明的《太湖石》、冉海泉的《山》、马永伟的《景》、王琰玲的《秋日的记忆》、杜海军的《安居》以及杨旭鸣的《白日梦》、王俭带有卡通形象的《红尘滚滚》,这些作品无疑在写实的形象背后都带有作者所表达的观念,而赵雪枫的《痕》,不就是女性主义艺术中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一种思考吗?

    新写实绘画尊重日常的视觉经验,它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但它已从模仿性、纪实性中解放出来了,在表现现实生活本身的过程中它的表现手法是开放的、多元的。 

    2.意象、表现性的油画 

    写实绘画是具象的,以“再现”为其逻辑的出发点。而意象油画中的“象”,并非客观事实中的“象”,而是画家表达胸臆中的“象”,是不似而似,或“得意忘形”的“象”,是以“神似”为出发点。意象油画成为新时期探寻油画本土化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得益于中国“文人画”的启示,过去追求“油画民族化”大都从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民间绘画的造型、色彩等等技法着手,而意象油画,重神韵和精神性着眼,用写意的手法,不重形似而重神似,从“画”过渡到“写”,也就连接了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在写意中彰显着中国人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自由和道德的统一、美和善的统一的人格精神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宇宙精神。

    写实掺入写意手法是目前的写实油画家常用的手法,徐坚、任昌隆、黄作如、周卫平、董学范、刘建平李建民、夏静、章文浩等,亦画亦写的用笔,虚实兼容的画面,显得生动而有灵气。而徐剑鹏、徐永祥、周一清、朱志刚、赵思有、封加樑、杜力等的作品则已跳出具象的再现,他们舍形而重意、重神,以“写”代“画”,自由地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情思和观念,在意象绘画的海洋中徜徉。

    此展,参展的意象油画不多,或许不少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差,认为这好比“文人画”的戏笔之作,上不了展览的大堂。真正的写意画家,一般都具有扎实的写实造型的功力和相当的学养。而要从“画”到“写”这可是中国油画本土化的一条出路。

    太湖之滨的无锡,地处南北交汇处,山明水秀,人文荟萃,在这90位参展画家中有33位是融入外地发展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有的已在中国油画史上建立了功勋,有32名是在本土建功立业,还有25名是外来的人士,这三路人为无锡的油画事业,更为全国的油画事业作出了贡献。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已不再重要,然而无锡人不管你走到天涯海角,吴地水性的文化特质,也总不自觉中流露在你的艺术中。吴冠中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水性文化基因给他的温润、清丽的抒情风格。回望祖辈曾为中国油画作出过如此卓著的贡献,子孙辈的我们又如何迈开前进的脚步,倒是此次带总结性汇报的展览后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

[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