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快讯

【 2018年10月20日 】  关闭本窗口


展  讯

国 家 艺 术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行 远 及 众
中国水印木刻版画文献展

(宜兴站)

展 览 单 元
典藏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展
木刻版画史料展
水印木刻版画邀请作品展

主办:江苏省美术馆
协办:宜兴市美术馆 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江苏版画院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18日—28日 展览地点:宜兴市美术馆

前 言

  中国版画的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因其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兼具艺术性与可复制的特点,能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也具备国际化的艺术交流语境,故而在文化传播上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省美术馆此次策划“行远及众——中国水印版画文献展”,通过梳理和展现中国水印版画两千年的变迁历程,重现其中的辉煌篇章,既是对水印版画的历史回顾,更是力图以此为契机,探索中国当代水印版画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建构起主体性和独立的审美价值,该展览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古代版画的传统自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便能窥见萌芽,自隋唐以来,版画始源,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首图,是世界现存有明确纪年最早的版画。这一时期的版画以表现和传播佛教题材为主要内容,但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不论在题材内容抑或表现技法上都不断拓宽延伸。宋代书籍和插图的印刷技术已经被运用得广泛而娴熟,版画开始脱离经卷,逐渐独立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而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文人画家的参与以及刻工技法的日臻纯熟,版画于明清之际发展至一个黄金时代。戏曲小说的插图于此时尤为兴盛,形成了建安、金陵、武陵、徽州等地域版画流派,逐渐呈现出更为风雅拾趣、精丽涵韵的面貌。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十竹斋画谱》为代表,以“饾版”、“拱花”等技术刻印的水印套色版画,并广泛地应用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木板年画中。水印版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所涵盖的独特技法形式和东方美学意蕴不仅广泛流传于中国,更通过航海贸易传播到了日本、英国等地。
  二十世纪以来,在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运动倡导下,艺术家执刀向木,以创作版画取代了传统的复制版画,将对国家和时代的热血与胸怀付诸画中,创作了集叙事性、革命性和战斗性于一体的作品,以其直接的视觉力量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在宣传革命、唤醒民众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此后的中国版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沿着版画创作的道路,以江苏地区的一批版画家为代表承续水印版画的传统,融入中国画的水墨意趣,将江南地区的山水韵致与新时期的社会风貌相结合,以抒情写意的方式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建设和劳动生活,探索出一条以民族化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道路,形成了江苏水印版画集刀味、木味与韵味为一体的风格面貌。
  及至信息时代的当下,水印版画面临着诸多新技术、新媒介的挑战,同时也生发出新的机遇。如何避免固步自封,在吸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衍生出水印版画更丰富的多样性表达,是版画家需要面对的共同命题。当代的中青年版画家力图在观念、材料和表现形式等多方面不断探索,培养开阔多元的视野和思维方式,汲取和渗透跨专业的表现手法,赋予了水印版画在当代语境下新的审美意趣和精神内涵。水印在他们的创作中已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方式,而更成为了美学和文化的载体。
  江苏省美术馆依托“水印版画材料与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为平台,致力于水印版画的研究、交流和推广。此次展览展出作品和文献200余件,涵盖了馆藏水印版画以及邀请、征集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等,一方面旨在勾勒水印版画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另一方面更呈现出水印版画在当代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内在精神,它已不再主要表现为过往的图像复制的功能,而愈发回归到作为艺术的本体价值上来,成为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情感的直接表达手段,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自觉。同时,也期望通过此次展览观照当代水印版画的发展方向,为其呈现更为自主和内省的面貌,完成在观念和技术等多重层面的当代转型提供思路。

江苏省美术馆馆长 徐惠泉

典藏水印木刻版画作品展

木刻版画史料展

年画

画谱

汉画像石

水印木刻版画邀请作品展

[ 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