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书画 > 书画快讯

【 2017年4月23日 】  关闭本窗口


展  讯

冯 健 亲 油 画 回 顾 展

…… 主办单位 ……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南京艺术学院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宜兴市人民政府
…… 承办单位 ……
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宜兴市美术馆

开幕时间:2017年4月22日上午10:00
展览时间:2017年4月22日—5月5日  展览地点:宜兴市美术馆

————————————————————

  4月22日上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协、南京艺术学院、无锡市委宣传部、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兴市文广新局,宜兴市美术馆承办,冯健亲油画回顾展在宜兴市美术馆隆重开幕。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谢建明,江苏省美协名誉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宋玉麟,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萧平,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陆庆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章文浩;无锡市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金元兴,无锡市政协原副主席秦蕴石,无锡市美协主席梁元;宜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亚民,宜兴市政协副主席莫克明,宜兴市茶促会会长杨亚君,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宜兴市文联主席魏敏,展览作者冯健亲教授出席活动。宜兴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杭科军主持开幕式,莫克明、谢建明、章剑华、冯健亲先后讲话,章剑华、刘亚民、谢建明、宋玉麟、萧平、金元兴为展览揭幕。
  冯健亲教授,1939年生于上海,1957年考入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正式踏上艺术之路,至今已从艺60年。1961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至2008年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江苏省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常务副主席。
  冯健亲油画回顾展是他从艺60周年的纪念展,也是一次艺术回顾展。此展在北京和南京展出后再移师宜兴举办。宜兴的展览共展出100多件作品,最早的是两件1959年的作品,直至2017年的新作,时间跨度近60年。
  冯健亲教授是江苏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和60年的艺术之旅,始终与时代车轮合辙共进,与时代发展携手同行,始终秉承“艺术当随时代”的理念,调制最适合各个时代的色彩和形式,描绘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丹青画卷,创作了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的艺术精品,始终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感怀,满怀一腔激隋,用手中的画笔反映时代、歌颂祖国、礼赞英雄、服务人民,自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杭科军主持开幕式

市政协副主席莫克明致辞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谢建明讲话

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讲话

冯健亲教授向大家致意

冯健亲教授致辞

章剑华、刘亚民、谢建明、宋玉麟、萧平、金元兴共同启动展览开幕

————————————————————

  春意盎然之际, “冯健亲油画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冯健亲先生是江苏美术界的领军人物,这次展览既是他从艺60周年的纪念展,也是一次艺术回顾展。可以说,冯健亲先生这60年,是与艺术相伴的60年,也是与时代同行的60年,我们可以从中深切体味到艺术与人生、艺术与时代的相互影响,洞察出冯健亲艺术人生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印记。
  冯健亲先生出生于解放前,新中国成立之初萌生了艺术梦想,工957年考入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前身),正式踏上了艺术之路,从一个对艺术的梦想者、向往者,进而迈进艺术的大门,拜师、学习、探索、精艺,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他的人生轨迹和艺术之旅,始终与时代车轮合辙共进,与时代发展携手同行,时代造就了他的艺术人生,他的人生也印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人生是如此,艺术也是如此。与时俱进是冯健亲艺术创作的****特点。他先学油画,后又从事过宣传画、漆画、壁画、彩墨、水粉画的创作;从对苏派油画的模仿、主题陸油画创作,到彩墨画、漆画的探索和巨幅油画创作的尝试,不断追求、不断突破,皆有所成。在艺术实践的同时,他还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探索和观念创新,始终秉承“艺术当随时代”的理念,调制最适合各个时代的色彩和形式,描绘兼具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的丹青画卷,创作了一大批时代特色鲜明的艺术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冯健亲先生正是承担起了这种使命,应时而生、与时俱进、顺时而歌。在他的作品中,不论是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南京长江大桥》,还是展现祖国河山风貌的“黄山系列”,乃至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春天里》,他都始终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和感怀,满怀一腔激隋,用手中的画笔反映时代、歌颂祖国、礼赞英雄、服务人民,自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
  艺术人生六十载,甲子轮回有初心。我们衷心祝愿冯健亲先生以本次展览为新起点, “黄山归来不看岳”, “喜看群山多一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攀登江苏乃至全国艺术史上的新高峰。

江苏省文联主席 章剑华
2017年初春于南京

  冯健亲 1939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宁。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本科,并留校任教。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2008年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现为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江苏省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席。曾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江苏省主委;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美协常务副主席。
  1958年,宣传画《我们无愧为壮丽事业的接班人》获上海青年美术创作二等奖,翌年由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宣传画《伟大的四十年》,之后二十余年间出版发表宣传画二十余幅;1961年,毕业创作油画《强占运河铁桥》陈列在淮海战役纪念馆;1974年,油画《南京长江大桥》入选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981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之后曾在国内多地及日本、美国、奧地利等国举办余次个展;1984年,漆画《春满中山》《早上好·太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春满中山》获铜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漆画《丰碑昭昭》《气象万千》《华夏二号》《关山复关山》《古塔秋影》分别入选第七至十一届全国美展;2004年,油画《天外有天山外山》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郑和下西洋》(合作)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获银奖;2009年,壁画《和谐颂》(合作)、《南京地铁一号线壁画群》(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地铁壁画获铜奖;2015年,油画《软实力组画·春天里》入选第六届北京美术国际双年展。
  1989年,获******优秀教育成果奖;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编著出版《绘画色彩论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素描》《色彩》;个人画集6种;2002年,出版《冯健亲艺术·教育文集》;2016年编著出版《中国现代漆画文献论编》。 

冯健亲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品

————————————————————

《小矿山》 13.5×21.5cm 1959年
(共2件1959年作品,是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

《八十与八》 95×85cm 2017年
(展览中的最新作品)

————————————————————

我 的 油 画 梦

冯健亲

  我九岁丧父,上初一时生了一场大病,扁桃体炎引发肾炎,后来到上海动手术将扁桃体割掉方得全愈。术后休养住在上海姨妈家,有机会在第一百货公司的画店里看到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临摹品等油画原作,从此我就做起了油画梦,梦想有朝一日能当个油画家。
  1957年,我有幸考上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华东艺专,几经周折居然进了油画专业。入学时在校方为新生准备的一个教师画展中,看到了苏天赐老师的《维吾尔姑娘》和李新老师的《社桥小景》等作品,认识到画店里的行画与正宗油画是有质的区别的。
  1960年底,淮海战役纪念馆给南京艺术学院两幅军史画创作任务《抢救伤员》和《强占运河铁桥》,学校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油画毕业班,我认领了后者。在军史画家周祖铭的悉心指导下,使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油画新兵比较顺利地画成了正稿,并为纪念馆录用陈列。
  我的油画启蒙老师是苏天赐先生,他是林风眠先生的高足,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黑衣女像》等受批判的油画作品,在今天则被奉为经典之作,我有幸在学生年代就在老师家里目睹了原作,由此还领略了莫迪里阿尼的神韵。1961年我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有资格进教师资料室看画册,在资料室姚老师的关照下得以进内部小库房翻阅“禁书”,主要是印象派画家的画册,看后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除俄罗斯及苏联油画之外,还有那么多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油画流派。那时只要有空就钻到小库房中去神游,有领悟后就在写生实践中体会,《南京新街口》《绿荫》《公园一角》《夏装》《中学生》《袁志山像》等便是这一类写生作品,揣摹的对象则是莫奈、毕萨罗、雷诺阿、塞尚、梵·高、莫迪里阿尼等等。
  1970年后,开始涉足主题性油画创作。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都强调为政治服务,领导布置任务,作者奉命创作。我创作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百万雄师过大江》《稻海哨兵》《旌旗十万斩阎罗》《战地红花》等作品。值得一记的是《让延安放心》,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逝世,我发自内心地要以画致哀,不顾纷飞的大雪骑着自行车到南京梅园新村收集素材,那里是解放前夕国共谈判时周总理的驻地,资料中有一段周总理每天晚上都要发电报向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汇报工作的记述,这个情节既反映了总理对革命事业的负责精神,又体现了两位领袖之间的革命友谊。苏天赐老师认为,创新“可以是不比寻常的视角,可以是敏感心灵的呼号,也可以是沉潜日久的顿悟,或是积淀到至满的飞瀑,唯独不容虚假”。可能是作品中的创新感染了观众,所以该作在省美展中获得好评,《江苏画刊》以封面发表作品还配有专评文章,原作由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筑梦过程中必须一记的是与苏天赐老师同行的三次写生。1973年,学校组织油画教师画南京长江大桥,苏老师和我沿长江边写生,先到镇江再到上海。这次写生使我学到了从写生到创作的具体方法,归来后我在大桥边被废弃的照相馆里住了近一个月,把大桥的上下左右及周边山头写生个遍,之后画了六七幅初稿,最后选出一幅有“一桥飞架”气势的画成正稿,并入选建国25周年全国美展。
  1977年10月,学校接受北京地铁站大厅布置画创作任务,苏老师和我又是一个组,我们以福建厦门为起点,经东山岛、阳江、湛江到海南岛写生收集素材,历时一个月左右。此时,我的风景写生已能达到驾轻就熟的境地,回校后我创作了《鼓浪屿日光岩》《湛江油码头》《阳江大榕树》《南京长江大桥》四幅风景作品,陈列在前门地铁站大厅。
  第三次写生在1978年秋。苏老师对太湖西山的景色情有独钟,几乎每年的春秋季都要去写生,此次乘着海南岛写生的遗兴,我们又一次结伴同行。江南景色是苏老师的永恒主题之一,由此还形成了他独有的风格,也是他探索油画民族风的主要途径。此时,我对在生宣纸上画彩墨画产生兴趣,用国画工具作油画式的写生,追求的则是江南情趣与韵味,再加上苏老师画风的熏陶,画出了一批别样风情的西山秋景彩墨画,在1981年我首次个展中亮相时,颇获好评,宋文治先生在这批画前转了好几圈,见到我时还竖起了大拇指。
  1989年,我被推上南京艺术学院的行政领导岗位,当院长不仅要天天上班,事务与责任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作画则成为疏解压力的手段。一位日本友人京昭先生建议并支持我画黄山,既能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能向民族绘画学习借鉴,于是在家里竖起画架开始了“画山之旅”,三年后终于画成一批黃山系列油画,并在南京与日本横滨举办了黄山专题油画展。2006年是刘海粟诞辰110周年纪念,因海老和我都是全国政协常委,所以特意策划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展厅举办《墨彩黄山》画展,展出海老黄山油画、国画作品70幅,海老女儿刘蟾国画黄山20幅,以及我的20幅黄山油画作品共110幅,靳尚谊先生观看后肯定了我既有油画语言又有民族气息的探索,坚定了我继续践行的决心。
  2008年,我从院长岗位退下来终于有了充裕的作画时间,虽然已到古稀之年,但能全力投入圆梦之旅,内心仍激动万分。有朋友建议先画大画,精力够不上再画中的小的,我觉得有理,就此起程。花半年多时间画成《山》《水》《春·灵山远眺》《夏·龙虎山畔》《秋·长城内外》《冬·黃山归来》六幅大画,画面高3米、宽1·8米,取国画中堂式构图,以获得有别于西式油画的别样效果。而《江山如此多娇》则借用傅抱石、关山月巨作的构图,用油画语言加强“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词意,以突出新江山多娇的意境,画面高3米、宽4.5米,此画确实在气势、风格等方面达到了新境界,给这个阶段的探索作了一个可喜的小结。
  与此同时,对主题性人物画创作也想作些新的尝试。用一年多时间画了两幅肖像式主题性作品,一幅以爵士和可乐为题材,画幅高3米宽9.6米,取名为《软实力组画之:爵士与可乐》,象征外向性的美国文化;一幅以农民工旭日阳刚为题材,画幅高3.8米宽3.6米,取名为《软实力组画之:春天里》,代表和谐型的中国文化。后者入选2015年第六届北京美术国际双年展,陈列在中央圆厅正墙,引起广泛关注并为多家媒体传颂。
  2017年是我从艺60周年纪念。这60年是风云变幻的60年,以油画而论,起初是苏派油画的一统天下;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现代派艺术风行起来,“八五新潮”把西方现代主义的各式流派统统效仿演绎了一遍,还无知地标榜为时代的创新;进入新世纪后,尽管有了更多的反思,担当与自信的缺位仍有待增强。作为过来人的我,苏派一统天下时小有逆反;现代派成时尚之际,“时髦赶不上,老调不重弹”;有机会圆油画梦之际,思考再三后以为还得回归真善美原位,做艺术家该做的事。于是我想到了罗马尼亚著名画家柯内留·巴巴的名言:“我喜欢把自己当成伟大绘画艺术的最后一名捍卫者。我认为在这个时代能够画出一幅过时的却可以使看画人陷入沉思的作品是一种美德。”如果我能成为一名美德的捍卫者,则会感到无比的荣光与欣慰。

2016·11·28于方圆斋 

———————————————————

[ 周 ]